12月15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95)期在线上举行,本期主要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解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出席并发表演讲。
第一,必须认识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以来大家围绕着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局展开了大讨论,国家政策也经过两年的试探和选择,开始形成一些新攻势,政治局会议无疑是对过去两年的政策实验以及各种讨论非常重要的一个集合。这里面所通过的一系列的目标、政策框架、政策举措反映了我们打破传统进行的一些变化,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新思维、新逻辑、新框架、新举措,开启了应对新常态新阶段一些新问题的新体系。这是我们一定从更高层面来认识到最近一系列政策定位、政策举措和政策逻辑变化的意义,就是打破传统,解放思想,真正理性客观,针对现有问题提供新的框架和思路。
这是我认识的第一点。
第二,一定要认识到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一系列的亮点,不能简单聚焦在一两个方面,因为它是一个组合拳,要对应我们的一些病因、病灶所提供的十分系统的一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亮点,是对新形势、新规律进行的深入研判和总结,从7月30日到9月26日再到最近的政治局会议,都对目前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在新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新规律进行了梳理。
最近,大家在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五大统筹的认识还不够,比如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在目前这个环节虽然是老术语,但是有新内涵,这个新内涵就是政府一定是有为政府。因此过去这些年中出现的内卷性招商引资、非规范性执法、在流动性不足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的变异,的确要高度认识到在目前规范政府行为、提振地方政府行动的信心和激励很关键。
当然,另外一个就是有效市场,我们会发现面临大量市场失灵的问题,这个市场失灵重点体现在资本市场定价失灵上。因此,这个统筹是针对我们在市场端和政府端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特别是大家认识到目前低价格现象有非常深层次的微观基础,包括政府端,也包括市场端。
再比如说统筹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以往在年度工作中,大部分注重增量,也就是三驾马车、GDP等数据,但我们会看到很多问题是由于存量发生变异引发增量的一些变化,比如我们在资产端所出现的问题,导致整个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对于我们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同时,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必须重点思考下一步资产端调整的问题,也就是资产负债总体管理要有一个全面的视角。这个强调,对于目前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纳入资产价格,纳入资产负债表的管理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五大统筹,实际上表明我们国家政策框架进行深化转型再定位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和一个全面的总结。
所以,刚才邢自强博士提到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已见端倪,我认为这五大总结已经全面体系化深入把握了目前学界对于新理论、新框架、新范式的一些有用的内涵,但这需要学界对新理论新范式在中国场景应用上有更深的理解和解读。
第二个亮点,延续“9.26”政治局会议精神,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稳增长的新目标和新定位,这个目标实际上是超常规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进一步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我们要达到以稳促进的一种效果,是需要有超常手段。
因此,常规目标在超常状态下一定需要超常手段来进行。政策定位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超常规逆周期政策,这次没有过度谈跨周期政策,因为过去几年的政治局会议是把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并行的,这次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全面强调了超常规、逆周期政策,这体现了刚才讲的常态目标在非常态下需要超常规规矩,这一点我们要理解好。
第三个亮点,进一步界定了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从而为总体宏观政策的具体定位,给出了明确的框架以及相应的举措。这里面暗含了大量的测算,这是我们可能引导市场预期最为重要的,因为国家公布具体的一些参数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当然我们也希望一些专业团队围绕着这些目标能够提供相应的数据,我们团队下一步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些数据给出来。
第四个亮点,将消费放在重中之重,确定了新的举措特别是确定了消费专项行动,这是新提法。同时,消费专项行动不是就消费刺激消费,而是用民生建设促进收入,用收入促进消费,这是非常重要的。它与第九大重点工作任务相匹配,形成了促消费的一些新举措。它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管理,特别是对于稳房产稳股市稳预期的方式来稳消费,因为大家会看到白领阶层对于资产负债表的敏感性导致消费出现一些变异,这是重点的一个方面。就消费促消费在原来“两新”基础上全面进行扩容,从全国的角度来进行推进。因此,消费专项行动把居民消费扩张放在各项政策的重中之重,成为2025年政策工具里面的一个最核心的亮点,我们的财政、货币都要以这一个攻坚战作为它的落脚点,这一点很明确。
第五个亮点,大家知道今年1-10月份虽然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3%,但中央对于基建投资在各个项目上都是高达两位数,地方由于受制于地方政府收入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大量萎缩,这个萎缩实际上是由于投资效益全面下滑、投资收益无法覆盖投资成本导致债务累计的一个成果。因此,中国对于传统的一些投资,总量、结构和投资体系要有非常深入的反思和调整。这次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投资效益放到重中之重,凸显了中国想在短期解决目前的问题,最终一定是通过投资效益提升,投资收益提升体现为增长动力的提升和大循环动力的提升。这个强调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
第六个亮点,首次在新质生产力中把内卷式竞争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纳入其中,使我们因地制宜进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落在实处,同时,把目前所面临的内卷式招商引资、内卷式企业过度行为要专门进行系统的治理,这是部分产能过剩特别是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出现的新型产能过剩的关键。这也是下一步市场出清调整的关键。
第七个亮点,给出六大标志性改革举措,配合提振信心和落地三中全会300项改革,改革有先后顺序,有轻重缓急,同时,改革也必须要抓住它的窗口期,压力越大,改革的动力越足。
因此2025年虽然面临大量问题,如何促稳定需要在系统性深层次改革方面要做文章,这个文章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这六大方面非常重要,的的确确切中目前资源配置信心低迷的一些关键点。
第八个亮点,进一步强调房地产风险管理,同时把新型城镇化战略成为进一步加速房地产回稳的中期布局,这里面涉及到对房地产流动性进一步宽松,涉及到通过政府大幅度收储进一步解决房地产库存以及房地产市场流动性的回收等等一些系统问题。由于目前农民工市民化压力非常艰巨,也意味着下定决心以后带来房地产调整的力度会上到一个新台阶。
第九个亮点,将单边开放纳入到逆全球化应对举措中。单边开放不仅仅是签证单边开放,也涉及到在市场、产品各方面的单边开放。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贸易多元化,进一步打造中国投资品牌上面的一些新举措,利用开放对冲美国的霸凌,对冲美国的孤立主义。因此,这些亮点是我们要把握的重点,因为它的确与以往不一样,展现出对于宏观经济政策里面的新思维、新逻辑和新框架,也展现了这一次宏观调控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三,需要对专业性问题和学术性问题进行进一步解读。现在市场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五花八门,如何引导市场预期,特别是刚才毛振华教授和邢自强博士谈到,如果大家在统一思想上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我们的落地可能就存在问题。这里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超常规逆周期政策内涵,很重要的是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理解、如何与前几年的一些调控实践相对应,来提出2025年甚至2025年-2026年中期的一些财政布局的举措。因为这次超常规不仅仅体现在力度、工具、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期限,也就是面临的房地产调整,面临的中美贸易冲突,面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面临着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职能改革的这些问题上,都不是一年的事情,它是一个中期问题。这次逆周期调整绝对不能像以往那样进行年度布局。
我们在明年后年面临的一些逆方向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大家都认识到的。这里面的不确定性来源于我们行为的博弈性,比如中美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要通过大量谈判才能最后形成结果的。因此,这里的超级博弈性决定了不确定性更加复杂,这里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强化政策储备,强化对一些黑天鹅、灰犀牛因素的冲击,因此对超常规的内涵要把握清楚,它不一定只是在规模上超常规,它可能在相应的应变能力和授权体系上具有超常规。
当然,由于目前面临着一些宏观运行体系环境的变异,整个政策渗透的力度、方式也要做出一些变革,比如,在20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基层直达就是方式的超常规。在这些方式上,对超常规内涵一定要超越欧美过去二十年所提供的理论框架,的确要正视中国目前机制体制的新变化,正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弹性韧性的基础,重新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规政策实施体系和相应指标体系。这是我们可能下一步要重点研究的。包括对于宽松货币政策到底怎样进行界定。这里面都有很多关键点。
时间关系,我和大家就分享这些想法,以后有机会再在一些技术性层面进行一些专业性讨论,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海豚商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章系转载,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或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